• <menuitem id="blvzc"><video id="blvzc"></video></menuitem>

      <tr id="blvzc"><small id="blvzc"></small></tr>
      <tr id="blvzc"><nobr id="blvzc"><delect id="blvzc"></delect></nobr></tr>

      Site map
      掃描關注
      白云山光華制藥
      打造具有老字號特色的現代一流醫藥健康企業
      Building a modern first-class pharmaceutical and health enterpris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time-honored brand
      xiaochaihu culture
      小柴胡文化
      小柴胡非遺文化介紹
      Introduction to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Bupleurum chinense
      中醫傳統制劑方法(小柴胡制劑方法)2009年被列入廣州市非遺項目,2012年被列入廣東省非遺項目。白云山光華公司作為小柴胡制劑方法的保護和傳承單位,肩負起“弘揚國藥,光大中華”的歷史重任。
      小柴胡傳統制劑方法,包括兩大組成部分:一是小柴胡方,二是以去滓再煎法為核心的古法制作工藝。取其方用其法,謂之小柴胡傳統制劑方法。小柴胡方源自東漢醫圣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公元205年前后)中記載的“小柴胡湯”。去滓再煎法是《傷寒雜病論》中所記載的中藥經典煎煮古法之一,主要是針對和解劑的特殊煎煮方法,至今已有1800余年歷史,為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制藥工藝之一。

      小柴胡湯在漢晉時期由張氏家族和葛洪傳入嶺南,傳承千年。1896年,唐拾義藥師于廣州開設醫館,在傳承中醫藥的基礎上,利用現代制藥設備將小柴胡等傳統經方制成成藥為患者治??;辛亥革命后,于民國元年(1912年)將醫館擴建為唐拾義藥廠,后遵循校友孫中山先生所提“光大中華”遺愿定名為廣州光華制藥廠,并沿襲至今。

      首先其方。參照了張仲景的小柴胡方和一千多年來的小柴胡加減方,在原“人參方”的基礎上,改為適應大眾用藥的“黨參”方,由柴胡、黃芩、黨參、姜半夏、甘草、生姜、大棗七味中藥組成。全方寒熱并用,攻補兼施,具有和解少陽,條達樞機的功效。白云山光華首創的大眾方小柴胡沖劑(顆粒),2005年納入《中國藥典》。對此,北京中醫藥大學著名教授劉渡舟曾盛贊為“仲景古今接軌的代表方”。

      其次為制法。白云山小柴胡的制劑方法,獨家傳承了醫圣經典煎煮古法之一的“去滓再煎法”,其藥材用量嚴格遵循“八三”配比和“七道工序”,在制作中諸藥同煮,渣滓不用,藥液再煎,可防止藥液回吸、使藥液澄清,減少藥氣,勻和藥性,極具特色,與眾不同。按古法制作后可增強藥效,緩和太沖的藥性,防止作嘔。為患者服用帶來了舒適與便利。為此,白云山小柴胡傳統制劑項目申報有“一種小柴胡顆粒劑及其制備方法”和包裝的兩項國家專利。

      其三是代表性。白云山小柴胡顆粒,是同類產品中的領軍品牌,是中醫藥湯劑現代傳承發展的標志性劑型。它的問世,成為中醫經方歷史發展中的里程碑,為中醫經典名方的現代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2011年,白云山小柴胡傳統制劑工藝被南陽醫圣祠贈匾“醫圣經方,一脈傳承”;2018年,在中國非遺品牌大會上,白云山小柴胡制劑方法成為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指定的“活態傳承”代表性展示項目,在世界舞臺上向世人綻放中醫藥制劑文化的魅力。
      非遺傳承人介紹
      Introduction to inheritor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 2020/9/2020090111141866.jpg
        汪宗仁
        男,1946年生,高級工程師,曾任公司總工程師。白云山光華公司中醫傳統制劑方法(小柴胡制劑方法)第九代傳承人,廣州市級代表性傳承人?,F代工業方小柴胡顆粒的創新者,廣東省十大杰出醫藥科技工作者,八五全省醫藥科技進步先進工作者。先后主持開發的新產品獲得50多個藥品生產批件,7個項目獲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3個項目獲廣東省優秀新產品獎。 1990年,汪宗仁老師擔任研究所所長,主持開展對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主方小柴胡湯等傳統方劑向現代化工業方的研發工作。汪宗仁老師在充分研究小柴胡湯組方藥性、藥理的基礎上,根據醫圣的辯證思想,創新地提出以醫圣《傷寒雜病論》小柴胡湯之變化方“黨參方”和“去滓再煎法”為基礎進行工業方的開發,首創小柴胡沖劑,產品一經問世,得到廣泛應用,其制劑方法、質量標準成為國家標準。作為傳承人申報小柴胡制劑方法成為非遺項目,2012年入選省級非遺目錄。
      • 2023/9/20230904112349870.jpg
        馬蓉
        女,1972年生,正高級工程師,小柴胡制劑方法省級非遺傳承人,廣東省醫藥行業抗擊非典先進個人,廣州市產業發展和創新人才,廣州市工信局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專家庫,海珠區創新創業高級人才,海珠區總部企業高級管理人才,廣州職業教育最具影響力企業名師。 畢業于沈陽藥科大學,進入公司工作后,師從汪宗仁老師學習小柴胡制劑方法。主持及主要參與小柴胡顆粒二次開發等多個產品研發及工藝技術進步項目,榮獲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二等獎等。主持新建普寧固體制劑車間及多項技改項目,擴大小柴胡產能的同時提升了現代化制藥水平。發表《漢方傳統制法與現代工藝結合研制小柴胡顆?!返榷嗥撐募鞍l明專利,參與《廣州市地方志》中“小柴胡制劑方法”的編寫,作為傳承人參加小柴胡制劑方法非遺傳承項目的申報,參與光華醫圣堂的興建,組織非遺文化研究,以及參加央視品牌強國工程等科普文化宣傳工作,注重對后備傳承人的培養。
      • 2023/9/20230904112519592.jpg
        黃偉
        男,1985年生,高級工程師,白云山光華公司中醫傳統制劑方法(小柴胡制劑方法)第十一代傳承人,廣州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007年于北京中醫藥大學畢業后就職于廣州白云山光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接受第九代傳承人汪宗仁和第十代傳承人馬蓉的言傳身教,以中醫理論為基礎,并結合現代制藥技藝進行工藝創新,積極參與小柴胡傳統制劑方法的文化研究、宣傳與保護工作,參與光華醫圣堂申報為廣東省廣州市科普教育基地。2017年研究的小柴胡顆粒劑及其制備方法獲廣州市科技進步三等獎。